一、Kubernetes的优势
敏捷的应用程序创建和部署:与VM映像的使用相比,容器映像的创建更加容易和高效。
持续开发、集成和部署:提供可靠和频繁的容器映像构建和部署,并提供快速和轻松的回滚(由于映像的不变性)。
开发、测试和生产的环境一致性
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管理:将抽象级别从在虚拟硬件上运行操作系统提升到使用逻辑资源在操作系统上运行应用程序。
可观测性:不仅显示操作系统级的信息和度量,还显示应用程序的运行状况和其他信号。
云和操作系统分布的可移植性:运行在Ubuntu、RHEL、CoreOS、prem、Google Kubernetes引擎和其他任何地方。
资源利用
资源隔离
二、Kubernetes所处的位置

三、Kubernetes集群架构

四、组件介绍:
Master上的组件:
kube-apiserver #Kubernetes API,集群的统一入口,各组件协调者,以RESTful API提供接口服务,所有对象资源的增删改查和监听操作都交给APIServer处理后再提交给Etcd存储。
kube-controller-manager #处理集群中常规后台任务,一个资源对应一个控制器,而Controller Manager就是负责管理这些控制器的。
kube-scheduler #根据调度算法为新创建的Pod选择一个Node节点,可以任意部署,可以部署在同一个节点上,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节点上。
etcd #分布式键值存储系统,用于保存集群状态数据,比如Pod、Service等对象信息。
Node上的组件:
kubelet # kubelet是Master在Node节点上的Agent,管理本机运行容器的生命周期,比如创建容器、Pod挂载数据卷、下载secret、获取容器和节点状态等工作。kubelet将每个Pod转换成一组容器。
kube-proxy # 在Node节点上实现Pod网络代理,维护网络规则和四层负载均衡工作。
docker(containerd) # 容器引擎,运行容器。
五、镜像构成示意图
镜像是分层的


六、镜像流转(最佳实践)
开发构建了一批镜像,最终7号镜像被应用到了生产环境

七、业务访问架构图
StorageClass 为管理员提供了描述存储 “类” 的方法。
不同的类型可能会映射到不同的服务质量等级或备份策略。实现了pv的自动化。
SVC内部域名格式:${service_name}.${namespace_name}.svc.cluster.local
